2022-09-10 00:23:43
红楼梦自诞生两百年来,从未淡出过中国人的文化关注。可以说,这是一本能够读一辈子的书。这本书似乎有一种很神奇的魅力,吸引着很多喜欢文学的人前赴后继地去研究它,解密它。
随着红楼梦的诞生,也涌现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红学家。我读过《红楼梦》原著,也品析过一些红学家的研究成果,最近读到这本《董梅红楼梦讲义》,又有了几分新的感悟。
董梅,中国文学硕士、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师,一直致力于从诗、画、乐、禅的交融中研究中国古典文化。
在这本书中,她从吃穿用度、幽微人性、隐喻伏笔等等方面,用一种不同的方式去解读红楼梦。
为什么要读红楼梦?她认为其中有一点原因是:《红楼梦》是数千年来所孕育的汉语言魅力的一次总体绽放,它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红楼梦》中的人物尤其出彩,因为他们脱离了之前那些小说中刻板固化的脸谱式特点,不再是非奸即忠、非好即坏,而是展现了生而为人的复杂多变。
因此,《红楼梦》中的人物特别容易引起争议。从宝钗黛玉,到晴雯、袭人、妙玉等等,总是有人喜欢有人讨厌。
作为一部为闺阁女子立传的书,《红楼梦》里的女性角色不说上千也有成百,但这里面没有完美的人,每一个人物都其明显的缺点:黛玉尖刻,宝钗世故,妙玉孤僻,湘云莽撞、凤姐势利......
唯独有一个人称得上“完美”:她具有宝钗的鲜艳,但是没有宝钗的世故;她拥有黛玉的纯真,但是又比黛玉明朗。她就像一块无暇的美玉,一出场就夺走了所有人的目光。
她就是宝钗的堂妹,薛宝琴。集家世、样貌、才情、见识,所有优点于一体的宝琴,是《红楼梦》里难得一见的“完美化身”。
①出身名门
薛宝琴,《红楼梦》中四大家族薛家之女,薛宝钗的堂妹,她的父亲是受皇室委任,为皇家搜罗海外奇珍异宝的皇商,在天下各省皆有生意买卖。
不比贾府日薄西山,只剩下空空的花架子,薛家是实实在在的富贵人家。“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句话就是用来形容薛家的奢华。
薛家嫡女薛宝琴,是个出身名门世家且家底丰厚的贵族小姐。
②姿容绝色
薛宝琴的出场就是惊艳众人的,她的容貌气度,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出来,却通过书中其他人的话侧面描述出来:
宝玉说:
“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更有大嫂嫂这两个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自说现在的这几个人是独一无二的,谁知不必远寻,就是本地风光,一个赛似一个,如今我又长了一层学问了。除了这几个,难道还有几个不成?”
探春说:
“据我看,连他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他。"
晴雯说:
“大太太的一个侄女儿,宝姑娘一个妹妹,大奶奶两个妹妹,到像一把子四根水葱儿。"
薛宝钗的容貌气质已经是大观园里首屈一指的,那对于这位“远胜于她”的堂妹薛宝琴,我们可以想象有多美貌。
琉璃世界宝琴雪下折红梅的场景,成为了《红楼梦》最经典的几个画面之一,放至今天提笔入画都是难能的美景。
书中是这样描述这一段的:
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背后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怪道少了两个,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贾母喜得忙笑道:“你们瞧,这雪坡儿上,配上他这个人物儿,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像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艳雪图》。”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哪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
茫茫大雪银装素裹的世界,点点红梅缀满枝头,坡下披着红色凫靥裘的少女,在瓶中红梅的映衬下更显绝色姿容。
③才华横溢
对于薛宝琴的才学,书中有一句话总结:自幼读书识字,本性聪敏。寥寥数语,却是将一个饱读诗书、机敏聪颖的女孩描画出来。
芦雪庵中争联即景诗之时,她佳句迭出,才情超然,面对黛玉、宝钗,也毫不逊色。
为红梅花赋诗时,宝琴虽然年纪最小,但她所写的诗却被众人推为最佳,其才思之敏捷,更让宝玉“深为奇异”。一首假托真真国女子之名的五律,写得更是潇洒磊落,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女子难得的豪迈洒脱大气: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而其一气呵成十首怀古诗,不仅描绘了她昔日游历过的各省古迹,还暗藏了十件日常物品。
如其中谜底为傀儡的《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绊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既用了南齐周颙隐居钟山的典故,又传神地刻画了牵线傀儡,摆脱了闺阁的脂粉气。
既是诗,又是谜,可谓巧思十足。
④性格天真浪漫却不失通透练达
薛宝琴性格活泼大方,颇有些黛玉、湘云这样的真性情,贾母一见她,便喜欢得不得了,让王夫人认她做干女儿不说,还直接就把名贵稀有的凫靥裘送给了她。
原文中是这样写的:
正说着,只见宝琴来了,披着一领斗篷,金翠辉煌,不知何物.宝钗忙问:“这是那里的?"宝琴笑道:“因下雪珠儿,老太太找了这一件给我的。”香菱上来瞧道:“怪道这么好看,原来是孔雀毛织的。”湘云道:“那里是孔雀毛,就是野鸭子头上的毛做的.可见老太太疼你了,这样疼宝玉,也没给他穿。”
这件压箱底的天价羽绒衣,贾母从前都不舍得给宝玉,但现在舍得给宝琴。怕宝琴初来乍到觉得拘束,贾母还特地嘱咐宝钗不要拘着她,让她爱怎样就怎样。
这等宠爱,估计也只有“心肝肉”宝玉才能与之媲美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宝琴的确品貌出色、才华过人,才能让贾母这种见多识广的老太君也高看几分。
宝钗曾经说宝琴的性格跟湘云有几分相似,其实还是有几分不同,宝琴活泼大方却没有湘云的大大咧咧口无遮拦,她的活泼开朗之中隐藏着通透练达。
初来乍到,她就细心观察贾府的姐妹们,为人做事极有原则和章法,连一向清高自傲的黛玉,都对她极为亲热,待她如亲姐妹一般。
书中写道:
那宝琴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今在贾府住了两日,大概人物已知。又见诸姊妹都不是那轻薄脂粉,且又和姐姐皆和契,故也不肯怠慢,其中又见林黛玉是个出类拔萃的,便更与黛玉亲敬异常。宝玉看著只是暗暗的纳罕。
宝琴住进贾府后,赖大嫂子给她送去两盆腊梅和两盆水仙,她把一盆水仙送给了黛玉,一盆腊梅送给了探春。
腊梅花的花语是高雅,坚韧、傲骨,像极了虽然庶出却不卑不亢、独立坚强的探春。水仙的花语是坚贞的爱情,这是宝琴对黛玉爱情观的赞许与认可。
这两盆花,虽然并不贵重,却送得十分熨帖。既体现了宝琴对黛玉、探春的欣赏与祝福,也能看出她善于察言观色、知晓人情的高情商。
如果说待人接物体贴周到是作为一个大家闺秀必备的素养,那么”心热”就是宝琴难能可贵的独有品德了。
宝琴从家里带来石榴红绫,给宝钗和香菱一人做了一条裙子。香菱原本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却从小被人贩子拐卖,命运凄苦,最终辗转成为薛蟠的侍妾。
在古代,侍妾等同奴婢,没有人权,主人家是可以随意转送发卖的。宝琴却没有把香菱当作女婢,而是将她与宝钗一视同仁,可见她心性善良、会疼惜弱小,不会自视甚高地耍大小姐脾气。
⑤见识卓远
《红楼梦》里的姑娘,家世、容貌、才情出色者不知凡几,而薛宝琴和她们最大的不同是她不俗的见识。
书中借薛姨妈的口说:
“他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他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亲是好乐的,各处因有买卖,带着家眷,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
宝琴的父亲是为皇家搜罗海外奇珍异宝的皇商,她自幼便跟着父亲走遍三山五岳,“天下十停走了五六停”,饱览当地人文地理,山水风光,甚至漂洋过海,踏足过远在万里之外的“真真国”。她的见多识广,远在大观园里任何一个女子之上,甚至连身为男子的宝玉都不如她。
她曾和姐妹们说:“我八岁的时节,跟我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谁知有个真真国的女孩子,才十五岁。那脸面就和那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也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满头带的都是珊瑚、猫儿眼、祖母绿这些宝石,身土穿着金丝织的锁子甲、洋锦袄袖,带着倭刀,也是镶金嵌宝的。实在画儿上的也没他好看。”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大观园里的女子,读过万卷书的并不少,但行过万里路,并能将所见所闻融于诗书的女子却唯有宝琴一人。
她的赤壁怀古: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与其他姐妹的风格迥然不同。
正是因为见识了世界的广阔,她的诗词里有男子才有的豁达豪迈,区别于闺阁女子悲秋伤春的脂粉气息,也正是如此,她才能在一众花红柳绿中显得不流于俗。
《红楼梦》中的人物都有缺点,为何作者曹雪芹要塑造这么一个完美无瑕的人物呢?
关于这一点,很多读者、甚至是一些红学家都有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薛宝琴的出现推动了情节发展,是宝黛爱情的试金石。
宝琴一进入贾府,就深得贾母的喜爱,和宝玉之间更是有着同一日生辰的缘分。以她的家世才情、容貌气度,配宝玉都是绰绰有余的,贾母言辞之间好像也有替宝玉求娶之意。她的出现,无疑对宝黛姻缘造成了威胁。
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贾母因又说及宝琴雪下折梅比画儿上还好,因又细问他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宝玉求配。薛姨妈心中固也遂意,只是已许过梅家了,因贾母尚未明说,自己也不好拟定......
宝琴风头如此之盛,连她的堂姐宝钗如此大度的性格都忍不住嫉妒,说出“你倒去罢,仔细我们委曲着你,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这样的话,爱拈酸吃醋使小性子的黛玉不但对此无动于衷,反而还把宝琴当成亲妹妹一般对待。
一个女人,面对一个近乎完美的潜在情敌,能够丝毫不担忧,这种绝对的安全感一定来自于她的爱人。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黛玉和宝玉之间的感情开始明朗化。
薛宝琴更美更有才,宝玉却不曾对她有半分情,没有一点非分之想,并借紫鹃之口告诉黛玉,宝琴再好也与他无关。所以宝琴的出现,更加证明了宝黛爱情的坚实。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薛宝琴,“薛”者“雪”也,“琴”者“芹”也,薛宝琴即是用来暗指作者曹雪芹,作者创造出这个人物,不过是自己在书中的一个替身而已,她作为一个看客,见证了贾府一步步走向衰败。
脂砚斋曾说,作者写此书,亦有“传诗”之意,“旁观者”薛宝琴便是为了“传诗”而来。宝、黛、钗、湘等人写诗必须要符合各自的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发展需要,所以作者便在书中创造了一个替身,以便能更好的向世人展现他的诗才。
在我看来,薛宝琴这个人物的出现,展示了贾府之外另一种闺阁女子的可能性。作者也给了宝琴一个算得上圆满的结局,借由王夫人的话:"那琴姑娘,梅家娶了去,听见说丰衣足食,很好。"作了最后的交代,这或许也是宝琴没有进薄命司的《金陵十二钗》的原因吧。
相比于这群困在贾府的女子,薛宝琴无疑是幸运的。她不属于大观园,不属于书中描绘的这个中心世界。这无疑扩大了书中的世界,向我们揭示大观园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那里有更多的出色女子,在各个角落鲜活地活着。
《红楼梦》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为女子书写的小说,作者曹雪芹的笔下塑造出了一批丝毫不逊色男性的优秀女性,可是她们困在闺阁里、困在封建礼教当中,慢慢凋零,慢慢老去,等待她们的结局无一不是悲剧。
在这么多人当中,作者独独设置了一个薛宝琴,从她的身上看不到礼教的束缚和辖制,而是一种旁人没有的自由洒脱,她最终走出闺阁、摆脱束缚,迎接她的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她的存在代表了作者的一种理想:女性走出闺阁的困顿,摆脱礼教的束缚,见识到更宽更广阔的天地后,会有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
有人说,真正见过世面的女子通常既能享受最好的,又能承受最差的;也有人说,真正有境界的女子能在一地鸡毛中过出诗和远方的情趣,薛宝琴也许就是这样的女子。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都在宝琴回眸浅笑的一瞬间定格,形成了大观园中永不褪色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