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5 14:35:01
从训练科目、动机等方面综合判断,对北溪2号实施袭击的正是第六舰队水下作战中心,时间逻辑上吻合,以猎雷演练作掩护,地点就位于丹麦博恩霍尔姆海岸,也正是事发海域。
出品:国科瞭望台(第4475独家首发)
袭击北溪2号的手段已经基本确定,那就是使用无人深潜器投放爆破装置,采取定时的方式引爆。之前有分析认为是潜艇发射鱼雷,可能性非常小,因为波罗的海事发深度不到100米,潜艇显然不适合。
图片解读:这种大型UUV具备深海操作能力,可实施海底作业,水雷战等
图片解读:Mk18Mod2无人水下航行器,可将爆炸装置带到管道上方,论技术成熟度,当然是美军水下作战中心最为熟练
无人深潜器在100米这个深度进行操作,欧洲许多国家都有这样的技术,而且民用领域也有这样的深潜器,比如Qysea公司的水下无人机FIFISHP3,极限深度就达到100米,BlueROV2重型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深度可达到300米,这些无人深潜器在市场上是可以买到的,都具备水下投放爆破装置的能力。
北溪2号管道位置也是公开的,所以实施爆破不是难上天的事,但也不是谁都能胜任的,需要有实力的大型组织,还需要有相关爆破方面的专家,以及长时间踩点掩护的能力,还有充分的作案动机。
图片解读:Mk18Mod2无人水下航行器可能是实施这次袭击的主要工具,但也不排除是其他深潜装置所为
虽然民间力量也有可能在北溪2号管道上投放爆破装置,但他们缺乏长时间踩点的借口,以及作案动机,而且一旦事发,很容易在溯源时被找到证据,比如某国的考察船只为何长时间在该海域附近徘徊,这些信息都逃不掉大数据的追踪。
从逻辑上反推,这起袭击事件必然是国家行为,结合作案动机,美军的嫌疑是最大的。这只是怀疑,那是否有证据?证据当然是有的。
图片解读:这是一种鱼雷型深潜装置,上面还有一个手把,可便携,使用范围很大
图片解读:鱼雷型深潜装置的优点在于携带方便,比大型UUV更适合隐蔽行动
恰好在事发点周围海域,即丹麦博恩霍尔姆海岸,美军第六舰队水下作战中心在这里测试了无人水下航行器,时间是今年6月。美军在博恩霍尔姆海岸进行猎雷技术测试,根据第六舰队的消息,该小组收集了200多个小时的海底数据,进行了半个月的探雷作业,这足以形成比较成熟的爆破方案。
在大数据溯源中,美军第六舰队水下作战中心的猎雷训练就暴露出来了,美军还明确说明,这次训练是加强对波罗的海安全的综合反应能力。从训练科目、动机等方面综合判断,对北溪2号实施袭击的正是第六舰队水下作战中心,时间逻辑上吻合,以猎雷演练作掩护。
因此,事件的逻辑是这样:第六舰队水下作战中心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在美国防部指令下达之后,对北溪管道实施爆破,然后嫁祸于俄军,切断了俄欧能源利益交换的所有可能性,北约还为此发表声明,将袭击事件上升到可能启动集体防御机制的边缘。这一系列的操作,不得不让人感叹,美军这个幕后黑手是真的黑,连欧洲盟友都不放过。本文由@国科瞭望台独家首发,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