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邑新媒体

蒋介石结拜兄弟同毛泽东参加开国大典,9年后主席下令逮捕

2022-10-06 01:38:01

高清福利TV https://www.hrdj.cc

1958年9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名噪一时的“叛国大案”,深受社会广泛关注。当时被审判者是一位已经69岁高龄的老者,不过与他如今高龄不成正比的是,其在庭上的反应显得极其幼稚。

即便都闹到法庭了,并且还是证据确凿,但他依旧矢口否认自己有叛国的行为,甚至在法官向其出示相关证据时,他还摆出了一副地痞无赖的面孔,义正言辞的说道:“我老眼昏花,看不清字迹,这是我的亲笔信,也无非是朋友之间的应酬,是无关紧要的。”

不过即便他不认罪,也无济于事,法院考虑到其严重的犯罪事实,以及恶劣的态度表现,最后判处该老者死刑,并缓期两年执行。此人名叫杨虎,从受毛主席邀请参加开国大典,到法庭因“叛国”被判处死刑,此人仅仅只用了9年时间。

其实从得到毛主席邀请,可以看出他深受我党重视,那他到底有何原因,偏偏有好日子不去过,最终要选择叛国呢?所有的一切都得从他的复杂人生经历开始讲起,他那跌宕起伏的历史事迹,或许看完都觉得让人捉摸不透。

一、不甘平庸参加革命

1889年,杨虎出生于安徽宁国。其原本姓胡,他的生父是当地一名普通砖瓦烧制匠人,母亲染病早亡,作为家中第三个孩子,杨虎的处境很艰难,在年幼时期日子过得极其潦倒,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的。

在万般无奈之下,其生父只能忍痛割爱将杨虎这个最小的孩子过继给同村村民杨允龙。养父家的条件尚可,使得他能够入私塾读书识字。

虽然没学多久,他便因为需要维持生计而到县城里的一家药店做学徒、学手艺,但这段经历好歹也让他得到了基本的思想、教育启蒙。

那个年代,正是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乱世,中国已经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政权,清王朝开始了变法求存,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维护既得利益。

而受其影响,国内各方势力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康有为、梁启超的保皇派,袁世凯的阴谋派以及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纷纷出现,对于穷人家出身的杨虎来说,时代的剧变显然为他提供了“发迹”的契机。

1905年,思想激进的杨虎不甘忍受当学徒的默默无闻,在他人引荐下,进入清政府用于培养新军的军事学堂,这为其投身革命创造了条件。

当时所谓的新军,就是清政府效仿西方实施军事改革,借以维系统治地位的一支新势力,不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支本来被视作镇压国内革命力量的势力最终成了清王朝的掘墓人。

入读期间,杨虎被革命党人的政治主张所影响,思想上产生了根本转变。他逐步坚定参与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决心,于是后来选择加入中国同盟会,经常利用各类机会向学生、工人等群体宣传革命进步思想。

此时的清王朝虽处于屋漏偏逢连夜雨的状态,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垂死挣扎,但却仍旧下狠心对革命党人展开了血腥报复。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密谋、策划起义的有识之士都没有摆脱被屠杀的厄运。

对于杨虎而言,危险更是无处不在,由于被他人告发,他不得不四处躲藏。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正式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全国各地纷纷通电脱离清王朝统治。

在革命党人逐步控制南方诸省的情形下,远在国外的孙中山返回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此时的杨虎则继续追随孙中山左右。

二、成为孙中山的“虎将”

由于袁世凯通过“玩弄手段”的方式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此后孙中山掀起反袁“二次革命”。在失败后,他与黄兴一起被迫流亡日本。在此期间,杨虎收到过袁世凯的重金拉拢,但都被他严词拒绝。

1915年,孙中山再度掀起讨袁行动,在其安排下,杨虎身先士卒促使了“肇和舰起义”。

——在12月4日这天,杨虎带领二十余人组成敢死队突袭“肇和号军舰”,试图策动起义,虽然因敌众我寡最终失利,但却沉重打击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

当时无论是论胆略,还是讲能力,杨虎的表现都让孙中山眼前一亮。

其实杨虎最初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杨德顺。之所以改成杨虎,说法有很多种,但传播最为普遍的一种便是:由于革命中有功,被孙中山称作“一名虎将”,改名为杨虎。可见其对革命的贡献。

1917年,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并在广州成立军政府后,杨虎成为大本营参军,被大元帅孙中山当做心腹看待。

此后多年内,孙中山为维护“法统”,曾频繁借助军阀力量试图再次进行北伐,但仍旧都以失败告终。但在这段极其不如意的时期,杨虎一直跟随左右,地位与作用不断凸显,外界称其为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

当然,他甚至还救过孙中山的性命。

在1922年6月16日,广东军阀陈炯明发动“羊城兵变”,将总统府重重包围,试图借机谋害孙中山性命。而在这危机关头,身为警卫总队长的杨虎站出来了,是护送孙中山登上军舰脱险的高级将领之一。

在敌众我寡的局面下,他临危不惧......

先是来到军火库从里面拿出了剩余的冲锋枪以及子弹,之后组成一支两百人的敢死队,让他们围绕、护卫着孙中山向敌人火力薄弱处发起猛攻,当然他自己也是手抵双枪,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地杀敌以掩护孙中山撤离。

经过此役后,杨虎名声大噪,在党内政治地位迅速攀升,其作战勇猛刚毅、冲锋陷阵,大家都尽收眼底。于是在北伐时期,孙中山特意任命他的爱将杨虎为北伐军第二军第一师师长,随后又改任第二军军长。

此时杨虎36岁,也算是大器晚成。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杨虎奉命班师。

此时国民党内部,蒋介石借助在北伐战争中的辉煌战功得势,而杨虎一样地位超然。既然两人身份、地位不相伯仲,于是索性结拜为异姓兄弟。

只是虽然表面上看,二人交换过兰帖,是过命的结义兄弟。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双方只不过是相互利用罢了,都是看中对方的实力......

三、与“结拜兄弟”蒋介石产生隔阂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此时杨虎充当了“刽子手”角色,期间他与上海青帮狼狈为奸,镇压革命力量,犯下了滔天罪行。

在之后的十年时间内,杨虎先后干过上海警备司令、上海保安处处长等实权要职,可谓呼风唤雨,当时连上海各帮派老大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等人都要对他点头哈腰,称呼其一声“啸天哥”(杨虎字啸天)。

此时的杨虎黑白两道通吃,可谓是一手遮天。1936年5月,他在杭州西湖边花巨资盖了一座宫殿般的别墅,取名为“青白山居”,可见他当时的内心有多得意。

后来野心攀升的杨虎,逐渐不满足于现有地位,他经常拿四一二革命政变所取得的“功劳”,以及自己是蒋介石结拜兄弟的“招牌”出来炫耀,为的就是能继续升官发财。

而对于其在权力、地位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野心,蒋介石也有所防范,他并不容许任何人威胁到自己的蒋家王朝与独裁统治,即便这人是自己的结拜兄弟也不会例外。

考虑到自身统治已经稳固,杨虎早没有了利用价值,因此蒋介石便开始借机剥夺杨虎身上的实权职务。1931年,蒋介石正式任命他为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监察委员,而这个职位看似高级,实际上只是一个虚职。

不仅没升官,甚至连仅剩的原有的权力也全都被剥夺,毫无疑问杨虎与蒋介石这对“表面兄弟”已经产生了隔阂。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时任上海警备司令的杨虎力主抗日,但由于双方实力悬殊,上海最终没摆脱沦陷的命运。在国民政府撤退至武汉时,杨虎在杜月笙帮助下,化妆成商人辗转飞往武汉与蒋介石会面。

此时的蒋介石深知形势严峻,抗日战争将会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于是他有了将国民政府迁往重庆的念头。

杨虎在出名早,在旧军阀中德高望重,因此蒋介石便命他前往巴蜀一带先疏通地方实力,毕竟重庆要作为“大后方”,周边就必须有个安稳环境。

在重庆工作时,正处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杨虎结识了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工作的周恩来,两人有多次来往,而受后者人格魅力所感染,本就对蒋介石有芥蒂的杨虎开始亲近共产党,思想日趋进步。

而在与周恩来交谈,聊起曾经的过错,杨虎显得极为内疚,但周恩来本着统战政策,以民族大义为中心,完全不计前嫌。

他清楚地记得,当时周恩来语重心长给自己说过一段话。

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杨先生是奉命行事,知错就好。共产党的政策是既往不咎,对一个人,不但要看他的过去和现在,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将来。对于杨先生这样的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也必定一视同仁。”

这种蒋介石身上完全不具备的大局观,让杨虎愈发感动。而周恩来在抗战时期,对杨虎所做的争取工作,也为内战时,杨虎慨然应允周恩来,帮助营救民主人士埋下了伏笔。

四、为蒋介石献毒计叛国

1949年4月,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大势已去。

但在撤往台湾前,恼羞成怒的蒋介石依旧下令让特务们将囚禁在牢狱中的民主人士处决,其中还包括著名的民盟创始人张澜、罗隆基二人。

而在一场关于“屠杀”与“营救”的角逐中,杨虎便成为了其中的关键先生......

早在内战刚爆发,中共驻上海办事处撤离时,杨虎便设宴款待过周恩来。当时周恩来向刚回到上海任职的他说出了自己的诉求,即:与中共上海地下党保持联系,共图民主大业。

而杨虎也欣然允诺,后续在上海发起组织“兴中学会”,极力推动上海爱国民主运动。如今要营救两位民主人士,显然杨虎也是最佳突破口。

当时吴克坚(共产党资深情报干部)在得到周恩来指示后,迅速与杨虎取得联系,向他提出了营救张、罗的任务,随后杨虎便安排自己的老部下、时任上海警备司令部稽查处第三大队队长阎锦文从中斡旋,最终助两人逃出生天。

杨虎此番举动相当于彻底与蒋介石对着干了,蒋介石大怒,并下令悬赏3万银元暗杀他。为护其周全,周恩来指示潘汉年将他转移到北平。

而在其顺利抵达目的地后,周恩来还亲自到车站去迎接,可见对其敬重。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身为国民党元老、旧将的杨虎受邀上了观礼台,获得参加了开国大典的殊荣。

此外,对于他的日常生活也完全将他当作起义将领看待,不仅把他安排住进北京东皇城根当年的恭亲王府,还每月补贴300元生活费,当然秘书、保卫人员和专车也一一配套齐全。

杨虎会受到如此厚待,不仅是因为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立下过功勋,我党执行不计前嫌、宽大为怀的政策,还有另外一层因素:他为家乡建设做过贡献。

比如家乡宁国被飞机轰炸,导致当地千余难民无家可归,杨虎立即捐赠100担稻谷用以救济难民;当然他也捐资办学,兴办教育,在家乡设立“宁国县啸天奖学基金”与“啸天小学”。

此等义举,一直为当地百姓津津乐道。若按照正常的轨迹继续下去的话,杨虎或许可以无忧无虑地安享晚年。

但他始终还是一位国民党旧式军人,骨子里存在落后观念,脑海中有太多不安分的情绪,对于国家给予的优厚待遇却仍旧不知满足、不懂感恩,反而想着继续向国家索要政治利益以及高官厚禄。

而当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他便开始不停地发牢骚,有意在社会上散播流言蜚语,埋怨国家,诋毁政府,以此来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

更加让人无法理喻的是,他竟然不甘寂寞、再次将目光投向国民党那边。

当时为向蒋介石表明忠心,他甚至还对从台湾回大陆探望他的长子说道:“你这次回台,请转告蒋家父子,就说我人在曹营心在汉,我早晚会反对共产党的。”

台湾方面得知杨虎有二心,自然大喜过望,迅速派遣杨虎曾经的一个姨太太(有军统背景)从香港潜回内地,对其进行下一步策反。在几番交流后,杨虎重新走上了反共的道路,成为国民党隐藏在大陆的“暗桩”。

时间来到1958年,此时台湾境内“台独”势力滋长,国民党在美军支持下愈发嚣张,不断派遣陆海空三军对大陆施加挑衅,在大陆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袭扰、破坏,还频繁叫嚣着要光复大陆。

对此,毛主席为打击对方气焰,最终采取炮轰金门岛的军事行动。

而此时杨虎见冲突加剧,便授意手下人代笔给蒋介石写了一封密信,里面献上了一条毒计,即:建议利用日本军事力量,让他们从东北登陆,我方则出兵福建,以南北夹击的姿态反攻大陆。

密信写完后,为保证不出差错,杨虎没有选择投寄,而是托人捎带出境面交。当时,他千挑万选在天津物色了一位即将返国的日籍女侨民,托付她将信件带到香港,最后转交给蒋家父子。

经验老道的杨虎确实心思缜密,筹划也的确周详,但他却无法做到天衣无缝。

实际上,公安部门早就发现了他的可疑之处,因此他的所有犯罪行为其实一直都在我方的管控之下。当时这位女日侨还没出海关,所携带的密信便被边防人员查获,物证确凿,杨虎的叛国毒计彻底败露。

之后便发生了我们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而在因叛国被判处死刑后,法院方面考虑到其年事已高,并且重病缠身,最终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其做出了监外执行的决定。

但在8年后,也就是1966年3月,杨虎因病于北京复兴医院逝世,终年77岁。

从早期热血从军,积极跟随孙中山投身革命,初露锋芒;到事业蒸蒸日上,权力、地位不断攀升,与蒋介石称兄道弟走向反革命;再到遭受排挤,结交周恩来站到人民一边;最后到为蒋献上毒计,通敌叛国,69岁高龄接受裁决。

纵观杨虎的一生,这位国民党元老大起大落数次,政治生涯跌宕起伏,但最后还是落得一个晚节不保的地步,而这一切都是源于他太过贪婪。

人们常说“贪心不足蛇吞象”,显然杨虎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高邑新媒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