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邑新媒体

中国残疾人人数也是世界第一

2022-10-28 22:01:00

作为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中国残疾人人数也是世界第一。那么中国残疾人过得怎么样呢?数字最能说明问题,让我们通过数量、婚姻、教育、就业、脱贫五个维度的数据,了解中国残疾人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吧。

1、数量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是8502万(未含港澳台地区)。相当于平均每16个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几乎是韩国人口总数的两倍,比德国全国总人口还多300万。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共705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总户数的19.98%。

中国残疾人数量分布表

需要说明的是: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残疾标准还比较严格,残疾人比例也比较低,在一些发达国家,长期患心脏病、肾病、器官切除甚至过度肥胖都算残疾,因此残疾人的比例相对高些。残疾人口比例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社会保障能力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在这8502万残疾人中,重度残疾2518万人;中度和轻度残疾人5984万人。男性为4277万人,占51.55%,女性为4019万人,占48.45%。城镇残疾人口为2071万人,占24.96%;农村残疾人口为6225万人,占75.04%。

在残疾类型上,肢体残疾比例最高,达2472万人;听力残疾占比居第二位达2054万人,具体比例见下表:

中国残疾人残疾类型一览表

在年龄构成上,中国残疾人老龄化趋势明显,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416万人,占53.24%(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755万人,占45.26%),详情见下表。

中国残疾人年龄结构一览表

另外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中国残疾人总数是8502万,但实际办证人数的比例却很低。据中国残联公布的2019年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库主要数据显示:全国持证残疾人为3566.1万人,也就是说实际办证人数仅占总数人的41.9%。

在持证残疾人中,男性2089.4万人,女性1476.7万人。从残疾类型看,人数最多的是肢体残疾,其次是视力残疾(见下表)从户口类型上看,农业户口27093961人,占比76%,非农业户口8568001人,占比24%。

中国持证残疾人残疾类型一览表

2、教育

中国残疾人整体受教育程度低下,8500万残疾人中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3591万人,文盲率为43.29%,小学毕业人数为2642万,占比31.07%。

也就是说小学以下教育程度的残疾人占比接近75%,而高中以上学历的残疾人占比不到5%,这也是残疾人缺乏社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据中国残联数据,2008到2012年间,仅3.5万残疾人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学习。相比之下,同期中国大学毕业生就超过2851.4万人,比例为814.6:1。

中国残疾人教育程度一览表

3、婚姻

突出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婚姻状况对经济供养、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等方面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残疾人由于身体存在缺陷、自理能力受到影响,在选择配偶上存在更大困难,直接影响了婚姻的缔结及其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延续与扩充。特别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配偶和子女仍然是许多家庭成员选择照料与看护的主要依赖者,残疾人作为一个更需要照料和看护的对象,配偶和子女在家庭中的作用也显得更为重要。

通过对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残疾人的婚姻家庭状况极不乐观。一方面,残疾人的在婚率远远低于非残疾人,未婚率非常高,离婚率和丧偶率也高于非残疾人,特别是男性残疾人面临着更突出的婚姻困境。

同时,与非残疾人相比,残疾人的育龄期和婚龄差都远远大于非残疾人,为残疾人夫妇的“优生优育”带来障碍。

另外,由于社会竞争能力弱,残疾人家庭的收入水平普遍不高,尤其是夫妻双方都是残疾人的家庭户。“贫贱夫妻百事哀”在残疾人家庭里得到生动体现,夫妻关系和幸福指数平均值大大低于健全人家庭,不少夫妻都是在抱着搭帮过日子的心态凑合维持,这也是残疾人家庭离婚率高的重要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残疾人未婚人口982万人,占12.42%;在婚有配偶的人口4811万人,占60.82%;离婚及丧偶人口2116万人,占26.76%。

4、就业

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近1800万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

截至2021年底,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规模达881.6万人。其中,按比例就业81.8万人,占比9.28%;集中就业26.8万人,占比3.04%;个体就业63.5万人,占比7.2%;公益性岗位就业14.8万人,占比1.68%;辅助性就业14.3万人,占比1.62%;灵活就业(含社区、居家就业)250.3万人,占比28.39%;从事农业“种养加”430.1万人,占比48.79%。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目前仍有近1000万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未实现就业,即便是已经列入就业范围,占比高达77.18%的灵活就业和从事农业“种养加(种植养殖加工)”的人群也大都存在收入微薄和岗位不稳定问题。

另外,在按比例就业的81.8万人中,相当一部分是靠残疾证挂靠实现的“假就业”。难以消除的固有歧视和偏见让不少企业宁愿交残保金也不接受残疾人。

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头脑灵活的残疾人通过经商办厂实现了财务积累,成为令人羡慕的人生赢家。也有一部分残疾人通过自身禀赋和不懈努力成为了医生、教师、律师、会计师、艺术家等;还有一些残疾人进入政府或事业单位,成为体制内一员,但这些精英阶层对于8500万残疾人群体来说如同凤毛麟角般的存在。人们对残疾人职业印象更多的是手机贴膜、开三轮摩托车拉活营运,街头地铁卖艺等,甚至还有按着假肢送外卖的小哥......

即便是残疾人大学生的就业率也远远低于健全人,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万,也是首次跨过“千万”门槛,而其中,高校残疾人毕业生超2.9万人。

尽管政府和残联采取了一些举措促进残疾大学生就业和创业,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目前,政府采取的主要是社会救助和财政补贴等形式,在残疾人就业方面的支持力度较弱、平台搭建方面的努力十分欠缺。如对残疾人个体的纳税优惠、贷款优惠等政策落实不足,残疾人就业信息不对称、更新效率低、不够多元、针对福利企业的审核、相关福利政策实现困难等。

5、贫困

受身体障碍、劳动能力弱、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影响,贫困残疾人一直是中国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群体,“因残致贫”问题也成为人类减贫事业中共同面对的挑战。

据中残联数据,目前有963.4万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近300万贫困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178.48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安全问题得到解决;57.8万贫困残疾人家庭得到易地搬迁……

但是截至2020年,仍有1500万以上残疾人生活在国家级贫困线以下,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2% 以上。相信疫情三年,这个比例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一般纳税人企业增值税退税 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 增值税退税办法 残疾人社保 促进残疾人就业尽管国家经过不懈努力农村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但是农村残疾人除建档立卡之外的贫困比例达到28%以上,“脱贫未脱困”的现象较为突出,普遍面临较高的返贫风险。

脱贫的关键是增加收入,但在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极低,没有工作谈何收入,没有收入如何脱贫。而受身体障碍、认知水平、和信息获取渠道的限制,残疾人创业难度也大大高于健全人。

由此可见,现阶段的中国残疾人依然是底层里的弱势,弱势里的底层。离真正过上幸福小康生活的路还相当漫长.....

最后祝愿所有自强不息的残疾人朋友,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高邑新媒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