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1 10:39:01
专职医疗事故专业律师咨询费用 http://www.daxiangkangfa.com/
刚刚看到新闻,国家卫健委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要坚决整治“层层加码”,关心关爱受到疫情影响的群众,切实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就医需求。
大家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层层加码”的情况:
例如之前由于不认外地核酸结果,导致每天通勤昆山-上海的打工人们,一天得在上海和昆山各做一次核酸;
例如无视卫健委发布的“3岁以下婴幼儿无须做核酸”的规定,要求对3岁以下婴幼儿核验健康码;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今天想说的是另一种情况,部分公共机构以疫情为由,任性躺平!
金杨卫生服务分中心停诊公告
由于疫情形势严峻,选择停诊!
同样是这家机构,上一次疫情一有风吹草动,也是第一时间选择停诊,这一次好歹还留了疫苗接种,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次停诊被打疫苗的家长投诉得太多。
7月6日金杨卫生服务分中心停诊公告
由于公告里面没有更进一步说明停诊的原因,以下仅做推测。
第一种可能:该机构有确诊、密接,为避免扩散风险,所以停诊。
笔者翻了最近上海发布公布的确诊病例、中高风险区,没发现有涉及上述机构的,所以这个可能性基本排除,如有遗漏,或者有粉丝知道更多信息,欢迎留言告知,将及时订正本文。
第二种可能:疫情形势严峻了,抽调该机构的人手去测核酸等其他事务。
可能性较低,首先,小区平时由居委的工作人员检测核酸,封控期间其实大部分还是居委的工作人员检测核酸,部分复检人员才是由疾控中心安排人员上门检测,对人员的需求量不大,而且专业不同,不至于停诊所有科室。
其次,如果是派员协助防控,按照常理,应该会直接在公告说明,这样更容易取得公众的理解,也是该机构的一个政绩。
第三种可能:保护频繁打疫苗的群体,也就是新生儿。
我们留意到,该机构保留了疫苗接种的业务,那么哪类群体需要频繁打疫苗呢?
是的,新生儿需要频繁打疫苗,特别是出生半年内的婴幼儿,基本半个月就需要打一次疫苗。
那么,该机构是不是为了保护新生儿呢?
恐怕也不是,如果是的话,该机构就不会在7月份直接停诊,连疫苗接种也不保留。
新生儿疫苗接种都有一定时间限制,不到时间或者过了时间都不能打,而且由于低月龄的新生儿基本半个月就要打一次,耽误一两次,可能会导致后面的针剂、其他疫苗也受到影响。
所以在上次该机构停诊后有些家长就选择去私立医院打疫苗,还有一些家长会选择掏钱打自费疫苗,以减少打疫苗的针剂数量。
相比于家门口的社区卫生中心,去私立医院接触的人更多吧,流动得更远吧,客观上应该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所以,要是是为了保护新生儿,7月份也就不会连疫苗接种都停了;另外,跟疫苗接种大部分是新生儿的其他科室,例如儿保(儿童保健科)等科室也同样停了,同样会增加有看儿保等需求的新生儿流动性和感染概率,进一步佐证停诊保护新生儿的目的不太可能。
那么,只剩下最后一种可能了,保护机构自己,只要停诊,就能降低居民在该机构被感染的风险,至于因为停诊,导致有就医需求的这部分居民跑去更远的医院,增加了流动范围和感染概率,那就与该机构无关了,那么任性躺平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当下的环境之下,大部分人都比较艰难。
对于企业而言,“躺平”意味着销售业务和收入受损,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一般都不会选择躺平,即便疫情形势最近有些严峻,企业没有暂停营业,打工人们该上班还是正常上班;而以金杨社区卫生分中心为代表的的某些公共机构们,拿着苦哈哈打工人纳税的财政拨款,没有断粮的担忧,相当于变相鼓励他们任性躺平了。
当然,上述只是笔者自己根据公开信息的推测,如果有错误,希望得到各位的指正,也希望拿着纳税人辛苦奋斗的血汗钱的公共机构们,越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刻,越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这才是疫情形势严峻之下的正确操作,让就医需求的群众们少跑路、少流动,切实降低群众的感染风险。
就像前面引用国家卫健委的发言:
关心关爱受到疫情影响的群众,切实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就医需求。
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