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邑新媒体

德国经济衰退,如何影响中欧关系?美国并非欧洲国家唯一选择

2023-05-10 11:15:02

汗斑和白斑有何区别

日前,欧盟统计局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欧元区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经季节性因素调整之后的数据。在这份数据之中,作为欧盟经济“火车头”的德国,其经济的衰退有点让人触目惊心。

并且比较诡异的是,一向作为欧盟经济支柱的德国,此次经济表现却远不如欧洲其他国家。欧元区一季度同比增长率是1.3%,环比增长是0.3%,虽然说增长的数值比较低,但都是正向的。

然而,德国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却出现了衰退的迹象。按照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德国GDP环比增长0%,同比增负的0.1%。

德国

这促使德国成为欧元区唯一一个没有实现同比正增长的经济体。那么问题就来了,曾经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是如何沦落到如今在欧盟欧元经济区内,成为“倒数第一”的地步的呢?

这种情形的出现,又会对欧洲与中国的关系,包括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什么样的深远影响呢?

首先,从德国经济为什么开始衰退说起,其实俄乌冲突爆发以后,欧洲面临的经济压力是整体性的。但是相比于其他欧元区国家来说,德国经济有两大痛点,是他们短期内解决不了,也会影响德国经济增长速度的。

德国

第一就是过去很多年里,德国经济之所以能保持着高速增长,成为欧洲的“火车头”,根源在于德国背靠俄罗斯的廉价能源,积极的发展对中国的双边贸易,从而实现了跟俄罗斯、中国之间的良性互动。

这种经济上的沟通极大的降低了德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了德国企业的利润,也为德国打开了市场,所以说德国经济才能在欧元经济区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但俄乌冲突爆发以后,由于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在欧盟主要经济体制中,本身就与俄罗斯经济关系良好的德国,受到的冲击最大。同时,由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拉拢盟友,围堵和制裁中国,中欧关系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中德

中欧关系的负面“动能”,对欧洲所有国家都是一样的,但德国由于本身就跟中国贸易比较广泛,所以受到伤害更大一点。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用最精炼的话来总结,德国经济第一季度拉跨的主要原因,就是欧元经济区的各国中,德国与中俄经济最广泛,所以一旦欧美对中俄进行所谓的“限制”,或是制裁,德国的损失也是最大的。

另一个影响德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其实是通胀。通胀的原因就不用说了,主要是由于美联储此前大幅的放水,欧洲也为了应对疫情刺激经济,向市场流投入了太多流动性。

中德

俄乌冲突爆发以后,欧美对俄罗斯石油出口的制裁,又促使能源价格上涨,抬高了欧洲的整体物价。

但同样的,通胀是欧洲普遍面临的事情,为什么说对德国经济的影响最大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德国经济在此之前运行状态比较良好的缘故,所以德国本身受到的通胀的负面影响,相比于欧洲其他国家,反而是要相对较轻的。

德国政府的家底也比其他欧洲国家更富裕一点,所以他们能够向老百姓提供大量补贴以冲抵通胀带来的影响。

可能有人奇怪,既然德国做的好,那么为何偏偏只有德国经济衰退呢?这其实跟GDP本身的局限性有关。

欧盟

通俗一点来说,德国这种在欧元区内保持着较低通胀的情形,实际上反而是不利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因为GDP的统计模式,就是在考虑到物价影响之下的。如果你的通胀高,也就是说物价偏高,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GDP就会比较高。

这里边的逻辑就跟现在俄罗斯一直说中国从购买平价水平来看,已经超过美国一样。相同的钱,在中国和美国能够买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这促使了美国的GDP虽然更高一点,但是他们实际上创造的真实财富未必有中国的多。

现在德国经济“增长”在欧洲经济中垫底也是一样的,其他欧盟成员国虽然说经济增长的速度较高,但是这种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或者说GDP的增长速度,是在叠加的通胀因素影响之下的,而德国受到通胀的影响相对较小,所以GDP反而就会呈现出一种下降的情况。

欧盟

搞清楚了德国经济为什么会在欧元区之中垫底,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种经济形势的变化,将如何影响世界格局和中欧关系呢?

首先,毋庸置疑的一点是,随着欧盟整体性的经济危机,以及德国这个欧洲火车头的衰退,实际上,德国包括整个欧盟与中国的经贸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了。

道理也非常简单,在本身经济处于下行区间的时候,搭上中国这么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快车。对德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正如同德国汽车巨头企业,奔驰汽车的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康宁松,近日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说的那样:“切断对华经济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样做有可能是德国大部分产业面临风险。”

康宁松

通俗一点说,由于德国包括整个欧盟整体性的经济压力,现在中欧之间的贸易规模以及贸易发展,对于欧洲的重要性提高了。

这对于稳定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来说是有好处的,因为美国想要围堵和打压中国,实现自己独霸全球的梦想,那么就必须依靠欧盟的力量来支持。

事实上,现在俄乌冲突的僵持不下,美国坚决支持乌克兰跟俄罗斯耗下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美国希望能够借助着俄乌战争,进一步捆绑欧盟,然后来对付中国。

而现在德国包括欧洲经济整体面临的下行压力,会促使这些欧盟国家,更多的从自己的经济利益出发,而不是屈从于美国的意志。

美欧

这一点,从法国总统马克龙最近接连表态说,欧洲要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要避免被卷入到中美因为台海而起的各种漩涡之中,要积极的发展中国之间的各种关系,重启双方之间的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的交流等等,就可以看出端倪来。

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既然随着德国和欧洲遭受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中欧关系改善几乎成为德国的必然选择,为什么眼下还是有一些欧洲国家,主要是这些欧洲国家的议会和议员们频繁的对中国的内政问题指手画脚,说三道四,而且还宣扬中国是所谓的系统性挑战呢?

逻辑其实也非常简单,因为他们受到了两重压力的影响,这两重压力的第一重比较明显,就是美国在不断的利用自己掌握西方舆论霸权的优势,灌输中美博弈不可避免,欧洲只能继续跟着美国,当美国的附庸,才有可能在新的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中,占据重要一极的地位。

美欧

通俗一点说,就是欧洲政治在某种程度上被美国架空了,一些亲美的政客被洗脑,为了美国的利益,宁愿损失欧洲诸国自己的利益,也要帮助美国。

但这种人毕竟是少数,因为国家是个利益集合体,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客,不为自己这个利益集合体的利益发声,那么很快就会被本国选民所抛弃。

另一方面,欧洲之所以有很多政客主张对华强硬,本质上还是因为殖民全球近200年来,西方根深蒂固的傲慢与偏见导致的。

美欧

这种来自于文化上的、根深蒂固的偏见和傲慢,正在影响着中欧关系的改善,包括一些欧洲议员不亲自跑到中国来看一看,考察一下中国的真实情况,仅仅是听了几句美国污蔑和指责中国的话语,就觉得美国说的有道理,实在是朽木不可雕。

好在对于真正有眼光的欧洲政客和精英们来说,眼下在中美之间如何选择,欧洲应该是寻求战略自主,还是成为美国的附庸?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包括德国总理朔尔茨、法国总统马克龙以及其他欧洲政客,甚至一向跟着美国坚决反华的英国,最近其外交大臣在谈及对华关系时,也强调了不能与中国“脱钩”,要寻求双边之间经济上的接触。

中欧

换而言之,虽然短期来看,欧洲舆论和一些政客的行为,受到了美国所主导的西方舆论的影响,但是从中长远期来看,欧洲的觉醒只会进一步的扩大,而不会萎缩。

随着由于俄乌冲突给欧盟带来的经济伤害越来越重,以及现在德国作为欧盟经济火车头又出现衰落的迹象,实际上就逼得这些国家慢慢的去放下自己的傲慢与偏见,尝试平等和公平的与中国接触。而这对全球战略安全与和平稳定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好消息。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高邑新媒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