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30 16:56:49
永康免费发布信息网 https://www.kuadu.com/news/article-10441.html
近日,一段女孩在高铁上被掌掴的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
5月2日,一辆前往成都的高铁上,一对夫妇带着三个孩子坐在后座,孩子们在座位上玩闹,多次用脚踹前座的椅背。
这三个熊孩子的父母不但没有出面制止,反而在前座女孩不堪其扰给出提醒时,对女孩反唇相讥,孩子的父亲还出言辱骂,女孩不堪其辱出言反击。
这时候,出乎意料的一幕发生了,孩子的母亲,竟然当着3个孩子的面,上前就给了女孩一巴掌。
事后,警方进行调解,认定双方构成“互殴”,此事引起网友广泛热议。
先不说警方处理是否合理,单就事情本身而言,好心情健康认为,此事最该反思的便是“熊家长”。回观此次事件,起因便是家长纵容孩子导致的,如若当事父母及时管教吵闹的孩子,而非采用辱骂掌掴的激烈手段激化矛盾,事情可能就是另一番样子。
其实,这样的“熊孩子”和“熊家长”在我们身边还真不少,不时见诸网络:
经常偷邻居外卖的熊孩子,父母不管,结果直接被辣进医院,父母不仅不反思,反而指责起对方,要求对方“速度给我过来”。
孩子坐高铁疯踹前排椅子,妈妈在边上淡定玩手机。
孩子高铁上吵闹,乘客提醒反遭一家人轮番炮轰。
与之对应的,不禁让人想起了之前登上热搜的“男孩高空泼墨,妈妈却被全网点赞”事件。一名7岁男孩因为好玩调皮,竟拿着墨水从自家7楼泼下,结果楼下邻居的衣物被泼脏,外墙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同样是“熊孩子”闯祸,为什么他能被原谅?
首先,这位妈妈带着孩子挨家挨户地道歉,向邻居们表达自己的歉意。
然后,妈妈和孩子把邻居沾了墨汁的衣服拿回家洗干净,实在洗不干净的就买一件新的赔给邻居。
最后,妈妈还找来了专门做外墙清洗的工人师傅将大楼外墙清洗干净,而孩子则被要求站在太阳底下,看着工人师傅一点点将墨汁擦干净。
不得不说,这个孩子妈妈教科书式处理方式,值得每一个家长学习!
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话: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孩子的教养,就藏在父母的言行中。
事实上,这个社会上本没有什么熊孩子,所谓熊孩子,只是父母不教化结出来的果。
《原生家庭》里有这么一段话:“孩子对语言信息以及非语言信息的吸收,就像是海绵吸水一般,会完全不加选择地全盘吸收。
高铁上这对掌掴女孩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之所以在车上肆意骚扰别人,其实在他们的父母出口骂人的那一刻,已经有了答案。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然而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盲目性、随意性、片面性问题因此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好心情健康为大家大概总结了几种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1、过分溺爱型:
许多父母只会对孩子一味地娇惯、溺爱、姑息迁就,舍不得让孩子受一点委屈,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骄纵、任性、自私、霸道、唯我独尊的性格。
2、望子成龙/成凤型:
一方面,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水平和兴趣,一味地让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另一方面,家长还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总希望孩子事事都第一,还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孩子比。更有甚者,如果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值,便对孩子进行讽刺、挖苦、严加惩处。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作“控制型教养方式”。通常实施这类教育方式的父母,会对子女进行“情感勒索”,以爱之名,要求子女听话、顺从。他们会总结自己的人生规律,然后强行安装在子女的人生里,这是他们与子女交流的方式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说:“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专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讲民主等因素,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人生。”
3、推卸责任型:
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应该由学校开始。
可是有的家长却把教育的责任推给了学校,认为学校有老师就不用费心了。
还有的孩子父母一方将教育责任推卸给另一方,或者家里长辈。
长此以往,家长在孩子教育上欠下的债,将来会由孩子还。
4、自由发展型:
一方面很多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采取一种非常宽松的教育方式,放任自流,任其自由发展。
另一方面有些家长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亲自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在心理上对孩子有一种亏欠,为了寻找心理的平衡,就会娇惯和放纵孩子。
“孩子还小不懂事”。孩子确实无辜,但是秉持这些错误观念一再放纵孩子的父母就是罪魁祸首,“熊孩子”的背后必定是“熊父母”。
以上为大家总结的家庭教育的误区,你有没有中招呢?
毁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是什么?
惯着TA,让TA越来越无法无天。
有句话说得好:惯子如杀子。父母不舍得教育孩子,社会就会替你狠狠教训。不舍得“熊孩子”早吃苦,往往会吃更大的苦。
在孩子教育方面,你是一个优秀的家长吗?
好心情健康为大家研发了一款有趣的心理测试,从多个维度测试一下你是否是一个优秀的家长~